《蔣公的面子》劇照。 本報記ssd固態硬碟者 李特南 攝
  本報記隨身碟者 李國斌
  8月3日晚,有1400多個座位的湖南大劇院坐得滿滿噹噹,南京大竹北售屋學的學生話劇《蔣公的面子》如期上演。這是該劇第三次來長沙,仍備受湖南觀眾追捧。
   “90後”編劇竹北買房子,“80後”演員
  1943年,蔣介石初任中央大學校長,邀請中文系三位教授共進年夜飯,教授們爭吵了一個下午:給不給蔣介石這個面子呢……《蔣公的面子》是2012年南京大學文學院為紀念建校110周年而創作的一部學生話劇,1990年出生的編劇溫方伊,新成屋時為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大三學生,導演呂效平是文學院的教授,演員都是南京大學的“80後”學生。除去導演,主創人員平均年齡24歲。
  8月3日晚,溫方伊告訴記者,當時呂效平要求學生把南京大學當年一則“天子呼來不上朝”的軼事傳說改編成話劇劇本,作為學年論文。傳說中的三位主人公中有中文系的著名教授胡小石、陳中凡,第三位卻姓名不詳。歷史上,陳中凡是一位“偏左”的教授,而胡小石則是一位對政治毫不感興趣的美食家。三位教授吵了一天,可最終有沒有去吃飯,誰也不知道。
  為此,溫方伊查詢了大量書籍和文獻,如《聯大抗戰史》、《聯大教授》、《民國文人》等,在瞭解更多歷史的同時,也發現:1943年,陳中凡根本就不在中央大學,而“蔣介石要來中大做校長”的消息傳來時,年已經過完了。“這件事很可能沒有發生過。”不過,她依然寫了兩個月,然後改了5稿。
  2012年5月,《蔣公的面子》作為南京大學校慶戲劇公演,場場爆滿。二輪演出,又從10場加至29場。2013年初,該劇走出校園,開啟全國巡演。
   來長三次,一票難求
  此次來長沙演出的是新版《蔣公的面子》。新版在原版基礎上將演員從7人減為4人,之前劇中三位主角的青年版和老年版是由兩批演員分別飾演,新版中由同一批演員來演。於是,在舞臺上出現這樣的場景:剛剛,演員是機智思辨的陽剛青年,爭論政治和學術觀點,忽然聚光燈一轉,便成為身形佝僂、記憶混亂的老人。
  導演呂效平說,原來只用扮演青年時期教授的三個演員,在新版中要扮演老年的自己,不僅增加了戲份,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因為演員在臺上沒有時間進行化妝,只能憑藉肢体表演,來展現老年的教授。這樣做也有好處,讓戲劇的空間更流暢。
  這是《蔣公的面子》第三次來長沙演出,也是該劇的第162場演出。湖南大劇院經理黃蓉說,此番來長沙演出,仍然延續了前兩次的火爆,說明《蔣公的面子》確實叫好又叫座。
  不僅長沙,《蔣公的面子》所到之處,一票難求。2013年11月,該劇遠赴美國,在洛杉磯、紐約、華盛頓等地演出10場,在華人圈引起觀看潮。呂效平估計,目前總票房已經超過1500萬元。
  一劇之本,營銷之道
  《蔣公的面子》場景簡單,對話借古諷今,近兩個小時的劇情,圍繞著三位教授各自辯論該不該給蔣介石面子,讓觀眾進入“蔣公面子”與“文人面子”的價值思辨。呂效平透露,當時創作成本還不到5萬元,儘管編劇年紀輕輕,但是內容卻極富人文底蘊。
  呂效平表示,所有的好戲都是指出道德的邊緣所在、精神困境所在,《蔣公的面子》之所以火,不是因為戲里有抗戰和“文革”的悲劇因素,而是因為人性中永遠不可能改變的悲劇性和喜劇性。他也承認,《蔣公的面子》在舞臺形式仍有改進空間,但是必須看到,這出戲最大的價值在戲劇文學方面。他堅持認為,這出戲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,而是來自於南京大學90年未間斷的戲劇教育。
  “一齣話劇演出上百場,這已經稱得上‘奇跡’。”話劇編劇韓學君說,《蔣公的面子》從劇本創作到營銷方式,都值得正處於走市場起步階段的湖南話劇學習。主創團隊不是以獲獎為目的,而是完全按照戲劇的本質規律進行創作。劇本有藝術基礎、文化品位及給演員有思考空間,在強調思想性、藝術性的同時,沒有忽略娛樂性。它的娛樂不是媚俗、低俗,而是進行智慧的處理。市場營銷上充分利用所有媒體形式,交給專業經紀公司運作,實現了雙贏。  (原標題:《蔣公的面子》三進長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lczxgjkuo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